一个完整的课题其实就是“总----分----总”的研究过程。对于课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不少人似懂非懂,尤其是对于刚刚着手搞课题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子课题”的建设才是课题的核心所在。换一句来说,总课题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就是“总与分”的关系。把课题真正地做起来,就要在子课题方面下大功夫来实践,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下载所谓的大道理、大理论 。一句话,真正的课题是做(实践)出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课题研究的“总”部分就是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研究步骤和程序,而子课题研究就是“分”的过程,最后的结题报告的“总”是具有总结性的,是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归纳和成果。这里,我根据一线教师在做课题的过程之中存在的最实际的问题,即“子课题的研究怎么做?”谈谈自己的见解。子课题,是一线教师最实际的行动研究。搞好子课题的建设,就是让课题研究真正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可以说,课题研究就是因为有了子课题的成功而精彩。对于我们的美术课题“开发校本资源,提高学生创作作品审美内涵的行动研究 ”来说,可以选择哪些子课题呢?怎么做子课题呢? 当我们领会了确定的大课题意思之后,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哪些内容属于校本资源?那些内容具备审美内涵?如何提高?我们不要将校本资源限定在某一项单一的内容上,而是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观察和引导。假如我们用图示来表示的话,那么可以这样:校本审美资源地方民俗风情 校内外活动 本地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地方名优产品 地方文化 等 根据上面的提示,有意识地从中选择一个内容来进行探究,这便是子课题。如选择“地方民俗风情”这个子课题,你就可以进行如下的“放大镜”进行探究:1、 本地有那些民俗风情?(畲族、闽剧、逢年过节习俗、传说等)2、 这些民俗有什么特色?3、 分布在什么地方?表现形式如何?(如语言、婚丧喜庆习俗)4、 这些民俗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5、 审美价值体现在哪里?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体现其审美内涵?(如劳动场面、节日庆祝、拜访祝贺等)6、 如何深入实践去体验生活,以行动来促进调查,进一步了解?(开展下乡调查问卷活动,到少数民族老百姓家做客、访问)7、 如何选择画面来表现? 8、 如何设计、构图生动的人物、风景等来体现课题内涵?9、 有了创作的内容之后,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画种来表现?(如国画、彩笔画、手工、版画、连环画等)10、 通过创设什么样的平台来鼓励学生的创作活动?(网络展厅交流、举办画展、摄影作品展览等)……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将子课题的问题进行放大多倍,用好这个“放大镜”,我们就不难发现,课题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没有什么太神秘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往深度和广度去思考和发现、有没有去实践调查、总结和提升而已。假如每一个课题组的教师都能够在这个大的课题下面建立了子课题的话,那么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之后,汇集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那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这些子课题的成果如何体现?作为美术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图片和数字资料的叙述上的归纳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整理起来,编成故事或者设计成画稿,确定好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表现的创作形式(如绘画和手工等),揭示其中的审美内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生、提炼其精华所在,塑造审美形象,积累绘画、工艺等形式的原始素材,进行再创造。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课题研究上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