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指南

【聚焦】上海市南苑小学:STEAM课程的探

上海市南苑小学:STEAM课程的探索

  STEAM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学习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个学科知识,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

  近两年,学校以区重点课题《基于4R理论的生成课程模体研究》为引领在课程建设方面作了大胆尝试,构建学校“大风车课程,突出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的关联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探究发展、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会体验等能力的提升。

  一、建设STEAM课程的背景

  1、基于校情——做有基础的课程。结合我校作为全国气象科普示范校和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学校环境资源、师资资源、校外资源,学校提出以教师为开发主体,尝试将它们与数学、科学类和艺术类核心课程对接融合,寻找课程实施与学科教学的交叉点,开发STEAM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基于目标——适应未来人才观的需求。近两年,STEAM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关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养,才能在现代社会很好地生存。“STEAM”教育是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多学科融合,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技能,并运用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STEAM教育是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二、 STEAM课程建设的关键点

  今年,学校“关注学科融合,建设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校本课程”为切入点,打造学校自主校本课程,既可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度,去校本课程碎片化,又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从而形成课程文化。

  在原有气象、计量拓展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依托学校已建成的“创新实验室”和已有课程资源,以无边界学习形式,融合数学、科学、技术、艺术、工程方面的相关学习,把大风车课程的六大类课程加以统整,探索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跨界学习、合作学习、搜索学习、玩中学等形式,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紧密结合,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新途径。旨在以“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课程建设”为发端,引领其他课程建设,来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三、STEAM课程的目标与实践

  以关注学科融合,打造“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课程”为契机,建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广泛参与STEAM校本课程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促进学校教学水平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丰富和升华我校“大风车课程”体系,使“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课程”与学校“雅美教育”特色有机整合,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逐步形成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的学校自主课程系统。

  (一)重构学习环境

  1 加大硬件投入,创设多维度学习环境。我校多年来的气象计量科技创新特色及艺术人文特色的打造,使得学校环境所蕴涵的显性和隐性的课程要素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今年,依托气象科技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我校重新规划了校园环境设施,建立了创新实验基地,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为“STEAM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硬件环境。例如,今年在原有的科学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和增容,我们建成了学校的气象科技创新实验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器材,配备陈列柜、探究园、操作室等,为学生开展探究实验、体验与实践活动构建了多维度的学习场域,实现了多学科、多功能的融合。

  2、创新宣传阵地,拓宽学生实践平台。三月,学校进行了“气象风铃社”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校的初衷是利用微信功能建构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气象风铃社”新模式,实现 “微”创新。教师与家长共同在互联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教师认为这是学校特色“气象风铃社”的“风向标”,利用“气象风铃社”微信号,提高学校气象特色工作互动性,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气象特色活动中来。

  学校还调整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学生除了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来记录气象观测信息外,还利用网络平台,统计、分析并发布气象数据,收集新闻,撰写观测日志,与社团教师进行互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学科资源

  教师挖掘与“气象、计量”相关联的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归类到一起,进行教学资源重整,并根据内容特点命名一个主题,作为STEAM课程的研究专题。

  1、与拓展型课程整合:开展基于传统课堂的主题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气象计量”课程设置体系表

  课程内容

  实施原则

  实施年级

  课程目标

  1、气象与生活

  2、气象与文化

  3、气象与城市

  4、气象与农业

  要求做到螺旋式上升,做到由浅入深,注重过程,强调体验,便于实践。

  低年级段

  了解气象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身边的气象知识,感知气象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健康常识。了解简单的气候计量的种类和方法。

  中年级段

  了解身边的气象状况和主要气象问题;感受气象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增强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学会有责任的生活。

  高年级段

  认识气象与生活的关系,能用基础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解释气象现象,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实践体验,了解身边的气象问题,通过做中学,创新地解决身边的气象问题。

  2、以学科渗透方式。基础性学科老师开展基础学科的定向性拓展,挖掘学科中与“气象、计量”关联的主题进行教学资源重整,学科融合,推出老师个人的“1+X”课程。

  ①设计思路:感知——拓展——内化。框架的主基调:认识与感知、实践与体验、感悟与内化。

  ②实施形式:这种微课程或渗透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或通过兴趣课、社团活动和“学科节”活动实施。结合基础性学科进行定向性拓展,要求教师挖掘原有学科与STEAM课程可能的交集,寻求突破方向,通过基础型课程的拓展,来丰富完善以“气象计量”为中轴的STEAM课程实施系统所需要的认识与探索。

  ③实施策略:教导部门出台了“1+X”微课程指南。根据指南,各教师从学科课堂中挖掘和寻找《气象计量课程》与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也可以依据不同内容组合运用。

  ④与基础型课程学科整合的内容

  学科

  主题

  内容结合点

  语文

  识气象 知计量

  儿歌欣赏、古诗诵读、谚语积累、儿童诗创作、写感想与作文、课题报告等

  数学

  知气象 会计量

  数据记录、比较、统计、分析、

  环保作品的设计与创造

  美术、艺术

  看气象 赏物候

  成果宣传设计、图画、舞蹈、歌唱

  自然、劳技

  探气象 浅创客

  气象探秘、各种检测工具的组装、简单气象实验操作创新

  信息技术

  研气象 解奥秘

  搜索信息、电子小报制作

  3、与探究型课程统整。外聘专家和社团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创客空间的个性化研究。以小课题和项目研究形式集中与分散实施,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以及与气象有关的植物或食物,让小学生体验探究,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实践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科融合案例:

  实施年级

  探究主题

  学科知识融合

  学科功能融合

  学习方式

  一

  小气象站有什么功能?——温度测量

  语文、数学、自然

  观察、体验、实验、

  合作学习

  二、三

  气温变化对校园植物影响

  语文、数学、信息技术、自然

  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动手操作、

  二、三

  校园蔬菜种植的地表温度

  语文、数学、探究、自然、美术、

  观察、实验、探究、

  四

  我想要的小气象站——温度传感器

  语文、数学、劳技、信息技术、体育

  实验、探究、动手操作、

  五

  今天为什么不能进行室外活动?——PM2.5模块的功能测试

  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

  观察、体验、探究、动手操作

  五

  气象创意模型搭建

  劳技、自然、语文、美术

  动手操作、观察、探究

  一、二

  计量与器具

  语文、美术

  观察、体验、展示

  三、四

  计量与节能

  数学、劳技

  讨论、观察、体验、展示

  四、五

  计量与民生

  语文、探究、信息

  讨论、观察、体验、展示

  四

  计量检测与低碳生活

  语文、数学、自然

  讨论、观察、体验、展示

  五

  计量与多学科融合的“微”价值体现

  语文、数学、体育、美术、劳技、自然、信息技术

  讨论、观察、体验、展示

  五

  计量与诚信

  语文、品社、自然

  观察、讨论、展示

  4、通过活动加以实施。STEAM课程与德育结合,构建有主题、有系列、重体验的校本德育。

  类别

  内容

  实施策略

  组织好特色活动:主题月活动、万千气象行系列

  实施原则

  体验性、实践性、感悟性、开放性。

  实施方法

  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家、校、社联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等

  附:《气象计量》课程实施表

  课程模块

  课程范畴

  实施范围

  组织形式

  拓展型

  课程

  限定拓展

  全体学生

  排入课表,每周一节,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课程走班,重组班级,进行集中授课。

  兴趣活动

  部分学生

  快乐活动日活动之一,每周一节,招募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气象”社团,自主设计社团科目方案并实施。

  部分学生

  快乐活动日活动之一,每周一节,招募有兴趣的学生组成计量社团,开展计量探究。

  班队活动

  全体学生

  开展校本特色章“气象章”的快乐争章活动,制定分年级达标要求,开展有序考章活动。

  社会实践

  全体学生

  快乐活动日活动之一,每学期1天,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计量所和气象局等社会实践基地。

  校园节庆

  全体学生

  组织主题月活动、万千气象行系列、组织“教学节”,开展气象计量文化与教学活动,表彰创意小明星。

  探究型

  课程

  主题单元

  全体学生

  充实探究型课程学习资料包的单元主题,各年级每学期确立一个气象计量的单元主题,组织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基础型

  课程

  部分学科

  全体学生

  与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美术、音乐、自然、劳技、信息技术等课程整合渗透。

  (三) 改变教学方式

  依托学校多维度学习空间,教师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在跨界学习、合作学习、搜索学习、聚焦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通过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动手制作等活动,为学校生成STEAM课程提供了思路,也为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教师要关心气象计量的相关资料,积极搜集有关的课程资源,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补充到本课程教材中。教师要按照时令、季节、新闻时效等适当调整教材内容,适时适地的开展气象教育,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教师在实施本课程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实践。

  对学生评价: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让评价促进教育生长。

  以气象乐园课程为例:

  南苑小学《气象乐园》创新课程学生观察评估表

  项目

  指标

  非常

  优秀

  优

  秀

  良

  好

  合

  格

  重

  修

  任务完成度

  实践活动完成的进度,完整度

  责任感提升

  与他人配合性,主动性,意愿

  创意可行性

  在实践中可行程度

  动手能力

  完成主题项目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主题分工合理度、完成度

  责任感提升

  与他人配合性,主动性,服务和公益意识

  主题报告展示

  实践报告:清晰性、逻辑性

  能力成长

  语言表达、想象力,动手能力、课程知识

  额外

  特殊情况

  STEAM课程的打造还只是个雏形,刚开始起步,既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还有很多做法的取舍,我们且行且思。

  总之,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主动化、生活化、有效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共筑南小的生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