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选择,但仍面临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明显低于城市、乡村学生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弱势群体未能很好接受高等教育等突出问题。对此,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了《澳大利亚区域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提出了2020—2030年澳大利亚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任务,旨在到2030年将城乡区域之间25—34岁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差距均减半。
扩大乡村和偏远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乡村及偏远地区人口密度低,属于国家教育体系的“薄弱市场”。城乡高等教育资源存在严重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优势资源相对匮乏,大量学生不得不选择外地求学或者校外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区域适龄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
基于此,《战略》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入学选择机会,提高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参与率。澳大利亚政府将基于需求驱动原则,扩大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范围,满足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入学需求,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机会,不应通过任何相关绩效指标形式限制高等院校招收乡村及偏远地区优秀学生。同时,以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展为中心,为乡村地区学生提供适应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拓宽学生就业创业途径。发挥偏远地区“学习中心”在解决地区教育公共设施不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社区需求,基于图书馆和其他教育支持机构等现有基础设施,探索广域的教育创新模式,进一步扩展“学习中心”服务范围。政府将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提供快速、经济可靠的互联网、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偏远地区学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充足的宽带接入、学习设施访问站点等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此外,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根据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建立协调、透明、可转换的学习经历认可和学分转移系统;努力破除注册培训机构开设公共资助职业教育课程的障碍,充分考虑跨地区求学需求和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这些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机构数量,为所有适龄学生提供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机会。
为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在从中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环节中,往往比城市学生遇到更多困难和挑战,尤其对于那些经济负担较大、异地求学的学生群体来说,需要更多额外的支持服务。针对农村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经济资助,包括青年津贴、车费补贴、土著学生专项资助等,但这些资助项目因付款时间、经济独立标准和付款方式等原因并未达到预期结果。另外,异地求学的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通常缺乏归属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并面临严重的工作与家庭责任失衡等问题。
《战略》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将进一步扩大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获得高等教育专项补贴或其他离家学习资助的比例,允许就读于异地高校的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自动获取青年津贴,或者在开学初向学生提供一次性“异地就读津贴”。同时,制定区域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科学确立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异地接受高等教育收费上限标准,减少乡村学生延迟入学人数。此外,澳大利亚政府将为校外学习(包括偏远地区学习中心)的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提供专项青年津贴,并降低津贴获取的家庭收入要求,为校外学习或异地求学学生提供交通补贴。
除经济支持外,《战略》还要求各级政府及利益相关部门提供其他学生支持服务,确立学生支持服务最佳方案,使其顺利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战略》指出,最佳支持服务方案应涵盖乡村及偏远地区住宿服务、学业指导、生活关照、育儿支持、就业创业服务等广泛内容;高等教育机构应公开现有支持服务信息,通过现有在线平台,提供包括财政预算、租赁协议、时间管理和医疗保险等综合信息;各级政府应允许学生使用本地校车服务,扩大学生交通选择权。
重点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将乡村及偏远地区学生确认为国家最集中、分布最广的弱势群体对象,包括低社会经济地位居民、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残疾人和偏远地区居民学生。在这些弱势群体中,社会经济地位低和土著背景的乡村学生普遍遭遇多种教育不公平困境。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土著背景学生的大学申请数量和录取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18年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适龄人口申请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比上一年下降了5.2%,录取率下降了3.3%,为2010年最初报告数据以来首次下降。残疾学生在乡村及偏远地区所占总人口和总学生数量比例更高,面临很多附加性问题,如特殊学习场所(实体的和虚拟的)需求、包容性教育环境需求、异地学习住所需求以及毕业后不理想的就业前景等问题。
《战略》指出,要提高乡村及偏远地区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帮助弱势群体应对各种特殊挑战,重点推进“高等教育参与和合作计划”,提高乡村学生学业支持的有效性。该项计划将改革资金分配机制,确保对乡村及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学生各项支持服务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及时性,重点支持跨地区、跨学校、跨部门合作项目实施范围;设立高效的长期战略性乡村学生资助计划、学生学业潜能培养计划和弱势群体教育模式创新计划等。针对乡村土著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学生的成绩不佳问题,该计划鼓励教育机构提供灵活的授课模式,改善远程学习指导和支持等服务质量,为乡村及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专项学术支持,切实提高其学业成绩。同时,扩大国立大学乡村土著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取消乡村残疾学生和其他弱势群体学生专项支持的各项限制性条件,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各项特殊需求,扩大支持范围。
加强区域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关系
乡村及偏远地区是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对澳大利亚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在当地需求驱动的研发创新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乡村地区高校具有独特的区域性和行业性,有利于促进本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这些地区适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澳大利亚目前研发创新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及偏远地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8%,具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却仅占全国相当水平总人数的9.8%。国际学生虽有利于乡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学术和文化交流,但在澳大利亚这些地区学习的国际学生只占总数的3%。这些地区的产业雇主、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之间协同动力不足,缺乏满足学生需求的产教、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和机会,也难以有效推动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
对此,《战略》指出,将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大这些地区高等教育资金投入,通过区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刺激区域乃至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建立乡村及偏远地区与城市大学、企业、科研院所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创新联盟,充分发挥城市高等教育科研创新优势资源外溢效应和带动效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殊区情,建立地域性、多样化协同创新平台,激励地方高校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殊需求,联合多主体开展创新导向的科学研究活动。同时,建立起多样化产教、科教协同育人平台,为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育模式,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新需求。此外,加大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这些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条件支撑;扩大国际留学生数量,以政策吸引国际学生到乡村及偏远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和交流,充分发挥国际学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增值,为乡村及偏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